close

 

板煎嗲,有人叫 免煎嗲、麵粉煎、麵煎粿、也有一說麥仔煎,屬於台灣庶民點心;而新加坡、馬來西亞也可見其蹤影,只是名稱各異而已。

 

緣由:

相傳咸豐五年(1855) 太平軍入福建,左宗棠率清兵前往平定,為了讓軍隊吃飽且不擾民,他決定將傳統鹹味煎餅給加以改良,利用福建盛產的蔗糖和花生碾碎,撒在已發酵鬆軟的煎餅上成為甜食煎糕,使士兵容易入口,且攜帶方便,於是這種煎糕便漸漸在福建尤其泉州一帶流傳開來,成為經濟實惠,食用方便的街頭小吃;後來也流傳到台灣,以及隨著早期閩藉移民的步履帶來了南洋。

 

發展

在福建泉州及台灣金門,這種煎糕叫做「滿煎糕」,傳到台灣稱為「麵煎餅」,下了南洋,於檳城登岸後則化作福建方言「曼煎粿」(Ban Chang Kueh),中文寫成「曼煎糕」或「慢煎糕」,到了怡保則稱為「大塊麵」,南下吉隆坡一帶廣東人把它誤稱為「煎燶包」(其實煎燶包是另種傳統煎餅的名稱),再到新加坡,則寫成「麵煎糕」或「米煎糕」。

 

有人認為這食物名稱中的滿字有兩種解釋,一為「滿清」之食,與左宗棠有關,另個則因為它用圓形大煎盤製作,麵糊倒入後會「漲滿」整個煎盤而得名。至於後來如何演變成南洋化的曼慢麵米就可能是經過方言的變奏與一廂情願的誤解了。

 

作法:

板煎嗲是用麵粉煎烤的零嘴。麵粉添加發粉、紅砂糖調成漿狀,倒進燒熱的煎盤中,待一兩分鐘,掀鍋蓋將紅豆餡或花生糖粉/芝麻糖粉均勻鋪灑其上,再稍等一兩分鐘起鍋。紅豆餡捲成筒狀切成段;花生餡/芝麻餡對折切成三角形。剛起鍋的「麵煎嗲」外皮略帶焦黃,配上香甜的內餡,是下午肚餓嘴饞的好選擇。

 

食譜連結: http://shipu.zaopang.com/13993

延伸閱讀: http://life.sinchew.com.my/node/3145

資料來源: http://flemin21.pixnet.net/blog/post/12939059-%E8%AB%8B%E5%95%8F%E8%AA%B0%E7%9F%A5%E9%81%93%E9%80%99%E7%A8%AE%E5%A4%A7%E9%A4%85%E7%9A%84%E5%81%9A%E6%B3%95%EF%BC%9F%EF%BC%9F

http://www.got1mag.com/blogs/kimcherng.php/2007/11/02/aric_cs_vs_a_fc_cs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iutian 的頭像
    qiutian

    午間食客 C'est Qiutian

    qiut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