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撒曲

原為天主教東正教聖公會彌撒儀式所用聲樂套曲,歌詞使用拉丁文,分普通彌撒和特別彌撒兩大類,用於葬禮、婚禮、就職、登基等不同的儀式。宗教改革之後,新教作曲家也創作彌撒曲,但是內容和形式與天主教彌撒曲有所不同。

 

由於彌撒曲結束時的唱詞有“Ite,Missaest”(意為回去吧,彌撒禮成),Missa之名由此而來。

 

演變

15世紀以前彌撒曲是沒有伴奏的清唱曲文藝復興之後加上管風琴伴奏,1517世紀之間其伴奏是由聲樂和管風琴交替進行;17世紀起有了管弦樂隊伴奏。演唱不僅有合唱,還有獨唱和重唱。

 

形式

彌撒曲分普通、安魂、婚禮、主教等類型,以普通彌撒用途較廣,分常用 (Ordinary) 及特別 (Proper) 兩部份。特別部份的歌曲較多,部份歌詞會跟隨節日或特別宗教節日。

 

全曲通常包括垂憐經Kyrie)、榮耀頌Gloria)、信經Credo)、聖哉經Sanctus)、降福經Benedictus)、羔羊頌Agnus Dei)六個樂章。個別作曲家或會對樂章的多少有所調整,例如貝多芬的彌撒曲,聖哉經和降福經是結合在一起的,但海頓莫扎特等則將降福經和聖哉經再現部獨立成為一個樂章。

 

當遇上特定的禮儀,例如葬禮時,樂曲的內容便會和一般用的有所出入,雖然皆屬彌撒曲一種,但通常會另外稱為安魂曲以區識別。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A5%E6%92%92%E6%9B%B2.

         http://www.sekiong.net/Music/RM/mass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iut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