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小印度區,我們就準備回飯店了。當我們回去時,路上又經過了魯班行。
檳城魯班行是大馬最早的行團之一,其創建於1886年。在這之前,一班廣東省南來檳城的建築工友已於1801年在廣東街成立聯絡所。據知,當年魯班古廟內部設置到建築架構,全由弟子包辦。
網頁介紹到早年,在本地從事建築業的「大木構」匠師,或投身工匠或做傢俬的「小木構」工匠,多數是廣東台山人。檳城魯班行的成員結構基本也反映了這一點。目前,魯班行仍堅持只接受廣東籍貫會員。
而檳城魯班行也是大馬目前碩果僅存的魯班古廟,數年前已在國家古蹟法令下列為受保護國家A級文物建築。[1]
我們晃回牛干冬街(Lebuth Chulia),回飯店稍做整理後,就準備來覓食了。上的攤商都出來了,跟白天的街景差很多。這裡算是當地的小吃街,街上也有許多可以換錢的地方(再次提醒,換錢時要多注意喔!)
出發前我也是參考許多網友的食記,找了幾間大家很推的小吃,不過這裡沒有地址,所以還是請大家按圖索驥來找吃的吧J
這裡網友也推樂樂(像台式滷味),不過第一天吃過後,我們覺得不算太特別,就沒吃了。
我們先找了利仁家具前的雲吞麵來吃,生意真的非常好啊。
我們點了小碗的雲吞湯麵3.3馬幣/碗。這裡有賣湯麵和干撈(乾麵)兩種,其中又以黑醬油和豬油等醬料拌勻的干撈最受歡迎,不過我們想試他的湯頭所以點了湯的。
老闆煮麵的手都沒停下來過
(要坐下來當然還是得點個飲料,我們點了旁邊涼水攤的西瓜汁1.7馬幣一杯,不錯喝)
麵來了,馬幣3.3/小碗。
對了網友有提醒若要吃雲吞湯麵要跟老闆說雲吞麵要湯的,.若只說雲吞麵..送上來的就是雲吞乾麵。
這麵條細而Q,有點像是廣東炒麵的那種麵,料有幾片紅燒肉丶炸餛飩丶油豆腐與青菜少許,湯頭算可以,不過老媽不習慣吃這種帶有鹼味的麵,且由於餛飩的內餡不算多,整體評價不算高。
我們接著又點了雲吞麵旁的咖哩麵(馬幣3.0/小碗,馬幣3.5/大碗)
這碗的量真的不太多,但湯頭很棒,又辣又香,好好吃:P,又再度開胃了
其實下午在印度餐廳吃那麼一堆東西後,其實大家有點吃不下了,但看著水晶旅社前的炒粿條,我又再慫恿隊友們再拚一下,所以又跑去買了一份。
一份3.5馬幣,分量不多,調味上跟之前吃的兩間來比的話比較淡,依舊好吃,且這是老媽心目中的第一名炒粿條。
而胃袋的最後一絲空間當然是留給水晶旅社前的 APOM了(0.5馬幣/份)
Apom一個小小薄博的,脆脆的且充滿椰香,好吃但我自己比較喜歡下午在姓周橋旁吃到的曼煎糕,呵。